• 孙美兰(中央美院教授、
  • 肖峰(中国美术学院原院
  • 李宝林(中国国家画院院
  • 孙克(著名美术理论家、
  • 石齐(著名画家、中国国
  • 叶泉(澳门教育文化艺术
  • 皮道坚(著名美术评论家
  • 刘曦林(著名美术评论家
  • 李正天(哲学家、广州美
  • 江明贤(台湾师范大学美
  • 吴静山(中央文史研究馆
  • 李小可(中央文史研究馆
  • 王仲(中国美术家协会理
  • 黄光男(台湾历史博物馆
  • 王镛(著名美术理论家、
  • 任道斌(中国美术学院教
  • 汤立(著名画家、中国艺
  • 刘文杰(著名书画收藏家
  • 陈传席(著名美术评论家
  • 李庚(李可染画院院长、
  • 陆蓉之(艺术评论家、策
  • 覃志刚(中国文联原副主
  • 黎展华(广东省人民政府
  • 范扬(著名画家、中国国
  • 罗一平(中国美术家协会
  • 林章湖(台北艺术大学美
  • 李振明(台湾师范大学艺
  • 王鲁湘(文化学者、中国
  • 熊宜敬(策展人、「典藏
  • 黄河清(浙江大学艺术与
  • 陶文杰(浙江省国际美术
  • 王赞(中国美术学院原副
  • 陈筱君(台湾羲之堂总经
  • 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原
  • 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
  • 何加林(著名画家、中国
  • 王辅民(中国国家画院人
  • 孙黎(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
  •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院
  • 于文江(中国国家画院副
  • 方土(中国国家画院美术
  • 李晓峰(上海大学美术学
  • 蔡树农(「美术报」首席
  • 冯少协(广东省美术家协
  • 单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 司文阁(中国美术学院美
  • 应金飞(浙江美术馆馆长
  • 杨大伟(浙江传媒学院设
  • 张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王绍强(广东省美术馆协
  • 李虹霖(中国国家画院理
  • 林蓝(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 王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
  • 吳洪亮(北京畫院院長)
  • 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
  •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 魏祥奇(中国美术馆研究
  • 姜俊(策展人、艺术评论

— 孙美兰(中央美院教授、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学术委员、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学

来支钢见素抱朴、素以为炫、黑白无极、气韵生动的审美品格; 旷远神奇、博大壮观的新时代气象; 探索21世纪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精神; 传承与开拓、稽古与更新的创造性活力,令我深感震憾,心神为之大振!有征服人心的精神性审美表现力!积墨语言精纯之美,造境深邃浪漫之旨,进入魄力雄强、气象浑穆、意态超逸、精神飞动、骨力洞达、结构天成之境。他触摸到中国画艺术本色的高境界、大境界、真境界!以其高度清醒的中华文化自信,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传承与开拓“积墨山水”再生成的蓬勃生命力,扣响中国画发展新格局、大格局之门。

— 肖峰(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西安市人民政府顾问)

来支钢的绘画底盘是中国画的水墨章法,其独到的表现手法是积墨技法,其理念追求的核心是墨象的原汁原味。其中,积墨之于他是极为重要的,积墨是他寻找到的一条他既心仪又适用的艺术途径,墨像的显现岂是仅仅笔力所致,当有心力运筹。他通过墨色的变化表现出物体的质感、量感、空间感,达到兼具视觉上与意境上两种维度的丰富。画面或淡薄如羽的白云,或厚实凝重的黑雾,或坚如磐石的崇山峻岭,或深邃无边的浩瀚空蒙,技法成熟而又深邃其中,表现出中国画家所信奉并乐意表达的传统精要、文化精髓、中华精神和民族灵魂的诸多元素。他用具象的墨色、墨形、墨意,传达出道法自然的水气、灵气、仙气,进而形成了秉持中国画精神、发挥水墨画优势、彰显表里和谐审美,并且属于他的“来式山水”。这种从常规化的、程式化的绘画传统中脱颖而出的化蝶与突破,无疑是符合艺术永恒创新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可以看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和文明进步的结果,具有崭新的意义。

— 李宝林(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来支钢的作品,说句老实话都是比较难处理的。画有颜色可以遮很多不足的地方,纯墨就要看真功夫。他每个地方都交代的比较清楚、比较深入,在笔墨的运用和控制上,能收能放,很大气!在意境上,既有震撼的一面也有很细腻的一面,这跟他一贯的绘画主张是有关系的,既能远看也能近看,感情也比较真实。在传统的积墨法里,他有自己独到的东西,云气画的非常丰富、飘逸,生动又深入,这在积墨里是很不容易的。他在笔墨和烟云的把握上是做的最好的。

 

— 孙克(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国画学会原副会长)

来支钢的山水画,很大气、很有个人特色。他是很努力、很勤奋,有头脑、有心胸,也很有气派的一个画家。我觉得他还是继承了可染先生的艺术精神,同时也有自己新的探索。画面的意境、气象,很浑厚,总体气派比较大,不同于别人。他有自己的追求,水份的用法与众不同,用的很充分,这一点比过去传统的山水画是不太一样的。他能够处理的那云气,画的非常生动、非常变化,这方面很有独特的,自己的探索、自己的创造。这也是一种新的,山水画的发展,也是可染先生积墨山水的一个发展,这是很难得的。

 

— 石齐(著名画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北京画院艺委会原副主任)

来支钢的山水画,尽管都是用墨来画,但是很现代、很全面。他的很多画都有中国画的一种灵魂所在。不管是山头、山脚,云跟布局都非常的道地,画的很熔炼、很雄厚,笔墨用的非常到家,个人风格也极端突出。当今社会画中国画“墨趣”全忘了,他非常注意,也是很超前的。在画的过程中,他能够继承我们传统的诗意,很有意境,也善于吸收,依然也受自己的一种画风,也能成为一个派系,自己的画派。真正的大画家,自身的智慧和用功程度与基因,别人不能代替,不是说前途无量,即便不画画就到此,也是非常好。

 

— 叶泉(澳门教育文化艺术学会副主席)

来支钢的画,很震撼!黑的地方是透的,透之中还润,白的地方是亮的,有光照在里面,这种效果是很难很难,不是一般人能拿捏出来的。他突破了传统中国画的手法,很明显的个人风格,尤其云彩的画法。这种质感和气氛、气派,还有个人的胸怀,达到一个极致,佩服!

 

— 皮道坚(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

来支钢的山水画艺术继承了“以形媚道、澄怀味象、澄怀观道”这样一个伟大的传统,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境地。我觉得传统越伟大从里面走出来就越困难,那是需要极大的勇气、智慧和力量,他做到了,他的艺术代表了传统派在当下的一个高峰。整个艺术都体现了一种东方文化的精神就是儒释道。他那巨幅的大画前无古人,气魄非常的宏大,风格非常的雄浑!创造出来的境界博大雄浑,能够表达现代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他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笔墨的技法也做了很大的推进,尤其用积墨来画云雾、画水,整体的气象非常的宏阔,这一点也是前无古人,把中国水墨画“积墨”的技法推向了一个新的极致。我认为来支钢的现代化山水艺术是继李可染先生以后,对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次推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传统文化如何实现现当代的转换,如何立足现在,如何走向未来,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 刘曦林(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

来支钢承传了现代山水画的文脉,又在承中寓变,在变中获得新生。支钢之变,有积墨塑造的千岩崛起的大势的支持,可能更赖于挥扫自如的云烟气象的浑沦气韵。古人有“云为诗留”之说,道出了中国诗画的妙处所在。支钢有悟,遂号云禅,喜绘长云若阵、朵云若舞、光如射电之象,为千岩万壑披上了彩衣长袖,以墨象为气韵注入了诗情,得黑白之天下式,得山河浑沦大美,诚老子之道也。支钢善于总结艺术规律,他的作品体现一种气局,一种境界,一种火候,一种大美。

 

— 李正天(哲学家、广州美院教授)

 来支钢的作品,我就没有见过有这种格局、有这种风貌的山水画。他就用最单纯、最简洁的黑白画的。在他的画面前我看到了音乐、听到了音乐,音乐的节奏、音乐的旋律,他通过黑白的、静态的笔墨,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最难就难在他用最简洁的笔墨、最单纯的造型要素,表现了大千世界非常复杂的,美的境界、美的关系。这种画法在我们古往今来的国画界看到过吗?就我孤陋寡闻,我没见过。在齐白石的画里面没有见过,在黄宾虹的画里面没有见过,在李可染的画里面也没见过, 一下就把我给震住了,这就是来支钢。

 

— 江明贤(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暨研究所原所长)

 来支钢的画,震撼!博大!境界也非常深远,气势磅礴。古人讲“笔墨要出于积学”是要靠功夫,要磨练,但气势来自天纵,所以作品表现出的气势磅礴,这个一般人是学不来的,除了画家本身的才气以外,当然也要透过笔墨来完成。他的作品可以符合这个气势磅礴,也可以说是他天纵英才的一大优点。他整张作品画的非常满,但还有空灵的地方,透过瀑布、白云这些留白,呈现出画面的一种实跟虚、强跟弱,对比的张力,这也是他画面的一个特色。作品最重要的是有画外之意,由小可以延伸到大的境界、大的想像,这也是很难能可贵的。

 

— 吴静山(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理事)

“元气淋漓幛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此杜甫诗句移题,来支钢兄所作得其神采。壬寅莲花开候,与继东仁棣趋赴广东美术馆观赏其大作。岁月功深,笔韵浑厚,悬空施斧。笔线之力道,苍棘沉着;笔墨相发,层层深厚,其大气磅礴,令人心情激越。支钢兄通集古今大家之长,究天人之际,道寓其中,成一家之言。作品多皇皇巨制,百看不厌,书之不已,高呼“山之魂,水之变,云之灵,大美矣 !来支钢敢不拜服!”。

 

— 李小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

来支钢是一个在绘画里能够走进去的人,这是他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觉得这和他有一股狠劲和不断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抓住中国画当中的墨“积墨”,使这个墨能够发出他自己特有的一种声音,这种感觉的产生,实际上也是他到生活当中不停的去感悟,但更多的是体会,变化万千的那种浑厚、那种烟雨的,山与云之间的关系。他并不是简单的画云和山,他转换成一种墨的韵味和墨的一种空间感和厚度,这是他多年的实践,怎样去把握水墨和山的结构这种关系、这种空间和空气与山的这种浑厚和云的这种流动的关系,这样就产生了他自己比较特殊的风格。

— 王仲(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 、《美术》杂志原主编)

来支钢的画,就像看电影的宽荧幕,就像在听交响乐,结构非常宏大,气势磅礴,让我有一种直观的、身临其境的体验到雄浑,不是文字上的外加,这很不简单。他的山水,大而不空、满而不塞,构图就像大导演拍那种关键的局部,从山峡的云雾缭绕之中去寻找的这种角度,能够展现复杂的内在冲力与结构的、张力的这种画风,以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角度去表现大山大水的极致,所以他的画能征服人,能够抓住人们在他画面前的视线,去震撼人们的心灵,他做到了。站在来支钢充满正气的大山水画前,所感悟到的那种庄严感和崇高感,激发你的无疑就是艺术的中国精神!

— 黄光男(台湾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台湾艺术大学原校长)

来支钢的绘画艺术,是中国文化本质上雄厚基础下,以笔墨技能表现时代性的东方文明。他在山壁或山岭的背光法则,可提供多层的山背丘谷的变化,得其自然造景的大象,又以山涧水气所氤氲而起的岚气,云烟覆盖其间,依其四季风情流动之规律留影其间,白云、气旋或岚风等各有姿容,这项新技造景,颇具现代感,也是新世纪水墨画的新创作与新风格,绝对是世纪水墨美学的新彩光,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新灵魂。他在东方美学、中国禅道悟性,亦得在自然景象寻求绘画创作的内涵,并寄以恢宏的气度,展开雄健的绘画表现;不仅是常人所敬佩,更是同为艺术工作者的仰止。

— 王镛(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来支钢开创了当代中国山水画一个新的样式,凭借把“积墨”发挥到极致,实现了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思想,能够进入现代审美的范畴和转化,具有很深刻的启示。他的积墨法把山体真正达到一种雄厚华滋的效果,把云水画的非常空灵、飘动,而且有一种半透明的质感,这在传统中国画中是缺乏的,这种轻的、虚的云气和重的、实的山体对比,使他的画面气势显的更加宏大。他这种丰富的单纯,在处理黑、白、灰的调子变奏上,唯有独到的造诣,同时联想到尤其是百年忧患之后,中国重新崛起,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令人感动!令人震撼!

 

— 任道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院国际教育学院原院长)

 来支钢的作品纯用黑白灰三色,惜墨如金,笔笔生发,纵横叠加,墨尽笔清,层次丰富,色韵无穷,不添颜料,却能将山川中的云水天光、山明壑幽、高岭低谷表现得栩栩如生,富有野趣;天然去雕饰,呈现出水墨的顽强生命和丰富的表现张力。图上的云山雄伟灵秀,呼之欲出,气势不凡,如大将军,如伟丈夫,如真君子,质朴率真,从容自如,顶天立地,厚德载物!这与他善用老子朴素辩证法有关,画面上构图、造型、笔触,其纵横高低、疏密刚柔、大小多少、虚实浓淡、明暗深浅、方圆线面等诸多矛盾,皆在变化中得以统一,跌宕起伏,如诗如歌,丰富多彩,若梦若幻,让人驻足欣赏而无审美疲劳之感。他也用丰富的作品,赞美祖国山川的美丽、雄伟,比德民族永恒不屈的气质,歌颂身处和平新时代的幸福,奏出了积墨山水的新乐章。他的画作,怀文抱质,真力弥漫,吐气如虹,虽然是水墨的,却焕出飞扬的神采,令我耳目一新,深受感动。

— 汤立(著名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来支钢在沿着传统李可染这一路的山水画里面,既有新的气象、又有新的拓展,这么大的篇幅而且气势饱满,让我感到心灵是很大的震撼!他不仅表现李可染先生的那种光,还有一种气,来表现云和山的那种氤氲的氛围。我觉得在当代是非常突出的、杰出的一位山水画家,尤其是在弘扬传统的基础上再向前拓展,山水画方面是比较难开拓的,而来支钢明显的有他独到的艺术语言,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和创新。

 

— 刘文杰(著名书画收藏家、鉴赏家)

来支钢选对了一个能表现无穷深远、无穷大,能量、体积无穷的一种绘画方式。大气磅礴是他大画最重大的特征,而且是有内容的特征,有“截断巫山云雨”的气魄。他的“积水”这种画法前无古人,在水的作用下产生了很多的奇妙,用“积水”大化于中国画的水墨。因为水墨在纸的纤维中不能够均匀疏散,不能够充分的氤氲,而“积水”使在纸上没有充分升华的水墨焕发了它的活力,让它升华了,这是哲学的突破、审美的突破。进入了一种新的创作阶段,给后人有一定新的启示,后人沿着这条路,这种哲学思想,这种审美学思想去走,我觉得是对中国画发展的一个进步方向的指引。

— 陈传席(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支钢的山水画特点是:刚浑雄厚,气势磅礴。而且这个特点又十分突出,即超乎常人。大画的气势,非看到原作不可,印刷品是体现不出来的。他的积墨法综合前人,又加入自己的创造,既丰富又厚重。厚重,在他的画中已达到相当的高度。整个时代精神需要大气磅礴,他的雄浑厚重,恰恰符合新中国的气象。他画云,真是古今一绝,云上面亮,渐下渐重,有淡云翻滚之势,且多变化,不同于古,不同于今,是他自己的独创,而且具有现代感。艺术的基础是技术,这是他独创的画云技术,既形像,又生动。凡成家者必能独创,不独创不能成家。

 

— 李庚(李可染画院院长、日本京都艺术大学教授)

来支钢充满了对水墨方面的激情,我感觉到他对水墨的理解又比以前,我看他的作品深多了,笔墨又有了很多的变化,特别在云的变化上,又有了成熟的表现,这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的大幅创作里面的内容和水墨方面,又有新的一种突破,他的小幅写生作品画得很深入,让我非常的能感受到,来支钢的努力和他的艰苦奋斗所获得的成绩。我祝贺来支钢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期待他对中国美术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 陆蓉之(艺术评论家、策展人 )

 来支钢的作品,有很强烈的一种二十一世纪的当代性。他对水的飞瀑、水的流动,对水域的表现手法跟对云海、云的表现方法,应该在历史上我还没有看到跟他特别相似的例子,所以这两个画法我都觉得是他的典型风格,就是你一看能够识别出来是他的作品。正所谓这个“签署风格”就是艺术家创作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那我觉得来老师的里程碑是在于他对水跟云的描述。我们在他的山水里面,重新找到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我觉得这才是他绘画最珍贵的地方。

 

— 覃志刚(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来支钢的画看了以后很高兴,也受鼓舞和震动! “黑白”实际上是中国思维的基本,中国思维一开始研究易经,白天晚上它是在不断的变化。 “黑白”“墨分五色”这是中国画的基础、中国画的根本,也是中国画区别与油画和其它画种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的画大气,气势磅礴,就是黑和白两种,“以白计黑”以黑来体现白在这两者之间转化,“墨分五色”这是继承了传统。体现的比较独特的,也是大家所共知的:龚贤,到了现代是李可染把黑白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并且引进了光线明暗,现在我看来支钢更是把它推到了极致。中国画是要下功夫的,就像中国的中医、中国的功夫,要你去磨炼它,所以他能够静得下心来,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概括、提高,能走到今天这样很不容易。

— 黎展华(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主席)

 来支钢的山水作品,大激情、大境界、大面貌。既带有传统又立足于当代,又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完整系统的总结,我觉得他做到了。他的画是真正在宏观和微观的两个结合上都能够充分体现的,走到了传统山水画在当代的一个极致,已经远远超过当时古人所理解的那种压迫感。他的功力对笔墨的那种使用,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既没有失去老师曾经的传授,但更多的是用自己领悟而出的作品,去反过来证实了老师所走的路,所以我觉得他又走到一个更高的节点,是真正能够把中国山水走到一个新山水的一种现象。

 

— 范扬(著名画家、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

来支钢的作品《艺道》,我看了以后也很感动,大山大水。古人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我觉得这幅作品就体现了这种气象,真的是让人看到了宋人的大山大水的那种气象,有溪、有山、有树木,从作品表现中能够看出画家的胸襟。在水墨上的运用,也有可染先生的沉郁、雄强,也有范宽的雨点皴等扑面而来的那种大山的雄伟气象。来支钢是非常成功的,体现了他在当代水墨山水画中的创造,应该说他是当代山水画中的生力军,是走在前面的画家。

 

— 罗一平(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来支钢以“实境”为主体的山水画铸造了一个铁打般的宏伟空间。就视觉而论,营造了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境界,是有形与无形、有状与无状的统一,表现为一种厚重、沉稳、雄强的美。在以“虚境”为主体的作品中,这一切都笼罩于烟云雾霭之中,在一派朦胧的天光地气之中,呈现出天地无言、大象无形的千古寂寥,书写了一种空灵之美。在有意无意之间,接通了水墨画与中国哲学的内在联系,故而他的山水不为具体物象所拘束,而是把主体情感融入客体物象之中,以水载墨,酣畅淋漓,顺势入形的笔墨语言和现代美学的表现方式以及对艺术形而上的审美需求,将自我对于人生真实的追求,无声地化为苍茫蕴借的超越意境,在“实境”的物象中阐发自己“虚境”的生命感受。

— 林章湖(台北艺术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

 来支钢已经把山水画的这么气势磅礴、这么令人感动,真是让人开了眼界,是非常的敬佩!我们看他的作品是跨过三座大山的“龚贤、黄宾虹、李可染”,非常深奥,很难跨越,的确是打出个人的一个面貌和一个精神出来,让人感觉到一种新的气象。以他的积墨山水可以说是给人一种最大的启发,最大的一个新的意义,也就是水墨在传统当中的一个创新,既有个人面貌的,一定也是一个当代性的水墨。最后我作了一首诗:师牛堂上云烟胜,法脉写生铁笔新。当代纷纭唯艺道,支钢积墨辟精神。

 

— 李振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

来支钢从传统迈向当代,形成了独特的,非常具有辨识度的个人创作符号。符码与符码间的交相指涉,串连成新型式的水墨山水,让人于端详品味后,顿觉兴味盎然,在自然的铺陈经营中,觅得一份发自心底的灵动审美感通。当走进来支钢展场的时候,你很难不被他的大作品,所震撼!所感动!在画云晕染的过程当中,如何去操控这种非完全操控性的这种材质的特质,在这一部分真的有他很厉害的地方。

 

— 王鲁湘(文化学者、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来支钢的作品,可以看出对李家山水的传承,这样一种基因的延续与变异。如果对西方的艺术史有相当熟悉的话,确实能够感觉到,他山水画中“巴洛克”的艺术特点,一种幻觉的、光影的效果,这也造成了来支钢水墨艺术的一个视觉特点。邹佩珠先生作为李可染先生的夫人以及艺术上的得力助驱,给来支钢先生,在生前就写下“传承与开拓”这五个字,那是深有寄托。李可染先生临终嘱托李宝林先生说要突变、要大变,也是希望中国画能再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一个新的认知角度,看来支钢这几十年集中精力的创作,也是对可染先生临终嘱托的一个回答。

— 熊宜敬(策展人、「典藏」杂志 「大观」月刊主编 )

 来支钢作品里面的某种精神,已经符合了李可染先生的那八字要诀“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他“不装”,非常清楚自己要走什么路,对于现在年轻一代的人是非常可贵的、非常重要的重点。最简单的画理大家都很清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点到今天为止,他执行的非常的恰当而且非常的到位。他画的云,特别的具有亮度,这个亮度非常的难表达,而且它的走势也非常的具有形象,云的流动性非常好,再加上整幅画的黑白之间的呼应对比非常强烈,我对它的这种虚实相生的量体感非常的佩服。

 

— 黄河清(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

来支钢的画确实有传承也有开拓,有古有今的。比方说北宋的那些大山大水,李唐、范宽等,也受到了李可染先生、陆俨少先生的画也有一些影响,所以他有传承。但他不仅仅局限于继承还有自己的开拓和创新,比方说他画云确实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东西,画里面有非常明显的动感,就是陈传席说的动美,阳刚之气,这就是开拓。我觉得在中国的山水画里面表达出一种动感,动的美,确实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现在的展览空间是强调一种公共性,面对这种巨大的空间尤其海外,这种大幅面的画确实比较需要,他能画出这种大画也是很不容易,而且确实也是比较适合我们现代的展览空间。

— 陶文杰(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来支钢的画,从微信和画册上看到与在现场看到的展览是完全不一样的,它有层次感、有体系感、有空间感,感到很震撼!一个画家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一辈子都非常难的,特别是作为中国山水画家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他用积墨的方法有一个新的突破,整个的标识感非常强。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张力与表现力,这对于一个画家是难能可贵的,他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历代名家好的东西他都有吸收,再与自己要表达的积墨融合在一起,变成他自己独到的一个绘画风格,最后来支钢就是来支钢。

 

— 王赞(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

 来支钢的作品从型到气韵、墨韵,到整个力度的表达、山水的精神表达,非常有独特的味道。很显然可以看出,这位艺术家极具对自然、传统的那样一种认识,把传统山水在他的心中,点化为他对新山水的一个全新认识,不仅仅是在笔墨语言上做了大量的尝试,更为重要的让这种语言的纯粹性和他对艺术那种执着的追求融为一体,这是艺术家很难的。他既强调刻苦用功,又强调语言上的一种创造。这种创造反馈于他对自然的认识、反馈于他对山水不同的感悟,这就是我们和自然之间那种来回的摆渡,让时间和空间,在我们的创作中形成了,非常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 陈筱君(台湾羲之堂总经理、中华文物学会理事长)

 来支钢善于挑战大的作品,我觉得一方面是做古人不到处之外,就是他要把积墨山水在大件的作品里面,有最极致、最好的艺术表现。云气的变化,我认为是他最独到的地方,尤其是把云跟所有的山和水的连接,特别的自然,好像跟实景是融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一直觉得他在融合中西上是非常突出的代表。在一般传统的中国画当中,可能没有办法看到像3D画面一样,实境的这种美感,但在他的山水当中就可以读得到。我能够感受到他的严谨跟对艺术方面的用心,艺术是要真诚的才能够打动人,来支钢的艺术就是有这种特点。

 

— 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

 来支钢以黑白为主的山水画,感觉特别好、特别震撼!他的作品继承了李可染先生关于山水画艺术的一些境界、语言、技法。他的山水磅礴、浑厚、华滋,非常好的继承了传统技法的同时,将自然通过写生与二度创作,融汇在自己的作品中,用自己的笔墨向传统致敬,向李可染先生致敬,也向自然致敬。我觉得读来支钢先生的山水画,可以感到一种为中国山水立传的精神。

 

— 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来支钢的作品气势宏大,让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这种厚度、气势、磅礴、雄浑,在他的画中充分的展示出来,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我们这个新时代的气象跟格局,也形成了他自己的这种独特的个人风格。虽然看过去一片“黑”,但是非常通透、透气,而且厚重,整个画面,苍劲温润,这种气象、韵律、格局等,把握的非常好,让人感觉到是一种正气。山的线条与气势、云的笔墨与缭绕,协调在一起,把一种轻与重、动与静等,这些变动的关系,能够在画面当中体现,有他自己的理解跟创新,这非常难得。

 

— 何加林(著名画家、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

 来支钢的作品当中,可以看到李家山水在他身上的一种延续,特别是对光、对积墨的运用,秉承了李家山水的艺术风格。他通过观察生活与自己的理解,又寻找出一条他自己用积墨的晕染方式和用笔的特点,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又有一些和李家山水完全不同的追求。他画大的海浪、云的澎湃的形象,都是可染先生不曾涉猎的,所以他实际上是借用了李家山水积墨的这种特点,光影的这种运用,表现了另外的题材,比如说在雪山、江河、海浪的呈现上,他的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 王辅民(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研究所名誉所长)

来支钢的山水,首先继承了李家山水的一个气派和气息,从技法语言和取材上也是延续了可染先生这种山水的创作之路。在此基础上,他更多的对大水、云彩等表现,也形成了他自己山水画的一个特性。 《潮》作为来支钢先生代表性的一个作品,充分发挥了他自己的一些特点和追求,过去传统画山水,笔墨基本都是以线来勾勒或者用水墨淡淡的一些渲染,来支钢是用积墨或者以空白、留白的方式,将大江大水表现得非常好,画出了大潮的这种气势。

 

— 孙黎(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

 来支钢的画有一个特点,他即继承了传统山水画的一些特质,更有一些中国当代的元素。这种特质和以往传统的山水画家不一样,就是它的当代性非常明显,他画面的著色和效果的处理,以及整个画面的饱满,特别对山和云的处理有了一些独特的地方。传统的云气或者水气,并没有做专门深入的表达,而来支钢在对云气和山的表达上,我觉得更有其独特性。

 

—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

来支钢的画,并不完全来自于现实山水,更多的体现了自己用主观的想像性,重新再造的山水图式,创造了视觉感受上的一种新颖性和神秘性,而不是对自然山水的一种描摹。对于云、水的积墨处理方法,从无定形变成有定形的物象,使它变成一种可触摸的世界,改变了我们对山水画,一种传统的认识。他并不都是积墨,有少量的斧劈皴把山石的质感呈现出来,否则这么大的画面仅仅用儒式的笔墨来堆积,必然缺少它的骨力,这个骨力不是对自然山石侧面的描写,而是对整个山水质地的表现,这毫无疑问都是他自己对山水画的山石质地和笔墨语言的重新创造,能够把云和水画成像山石的那种体量,在这体量中追求一种奇幻的变化,这是他自己从内心深处呈现出来的一种艺术特色。

—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来支钢的作品,大风格、大气派、大境界!他是一位尊重民族文化传统,热爱现实生活,在艺术实践当中有着创新和创造的一位艺术家。他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包括对艺术本体的一种研究和把握,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对题材的关注,进入到深化上,让我们感觉得到,他创造了一定的艺术境界基础之上,又有着很深刻的思想高度和思想内涵在里面,同时对最普遍意义上艺术的理解,更好的进入到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崇高追求与民族风格、民族精神、民族气派,更加充分的展示和认识都有着更深刻的提高,艺术精湛的程度要高于以往,用最具中华民族特色艺术性语言的笔墨、黑白去呈现,能够表达的如此充分,下的功夫和取得的成就,值得大家去思考。

— 于文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来支钢的画,非常震撼!大幅的作品,大而不空,很有内涵。中国水墨画这么大尺幅的作品,如果把握不好,通常很难立得住,但是他笔墨的内涵,能够把这种大画创作出有充分耐看的东西,这个是不简单的,说明他对中国画传统语言的把握、理解,非常到位。小幅的作品也不简单,别看尺幅小,但是空间大、格局大,这也是给我视觉上的一个冲击。他把水墨画的很厚重,也很空灵,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既有传承也有发展。

— 方土(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来支钢的作品,气象很大!既沿着一些大师的脉搏走,同时又有自己的感受,特别在融入中西对画面的整体把握上,我觉得在古人那里又推了一步。他的小画有大气象,大画又很纯粹,没有任何杂念,体现了他的功底和思想状况,跟这个时代的脉搏也是能够接,有些古人没有的一个状态,能读出他是属于站立当下的这种视觉,去思考他的艺术。在用墨上积那么多层还是很透、很润,在墨里面能看到它的骨架跟墨的关系又没矛盾,构架又能够撑得起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懂“气”,所以他的构图就千变万化,看他的画不累,不雷同,构成很自由,达到这个自由境界的画家就是因为他懂“气”,非常特别。

— 李晓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策展人)

来支钢的作品一种扑面而来的震撼!用最素的颜色完成了一个最壮阔、最澎湃、最磅礴的画面,这是了不起的一个做法。他的人格在画中是:责任感极强、理想主义的社会意识、英雄主义的牺牲精神。这种崇高的审美建立了他的志存高远,气显阳刚的文化趣味,这是背景。由此我对他有三个方面的聚焦,一:宇宙观。他的山水换了维度了,其实跟传统山水完全不一样,高维度下重新审视山水画不仅仅是拿山水比德,还比宇宙观,看到的“道”是无穷、无限、无极。画中磅礴、汹涌、博大、深远走到一条叫神秘与神圣相结合的道路,超越了刻奇和略奇,刻奇叫媚俗,略奇叫刺激。二:正能量。他的光感超出了浪漫主义、印象主义,是超现实的光感,但是这种超现实又很正能量,不魔不幻,不是魔幻的超现实。三:与古为新。就是守正创新的创新不是纯粹的,其实学古与学新都可以创新,是一种发现古,同时兼备着发现新,这二者不矛盾。因此他恰恰迎合了一个当代性的质量。

— 蔡树农(「美术报」首席记者、西泠印社社员)

来支钢的山水确实在当代可以说是特立独行。他把烟云江海当作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符号元素,色中有色、墨中有墨,笔触细致而大胆,气韵郁茂而深沉,赋形式以生命与情感,再次证明哲学意味强烈的中国画的水墨修辞手段仍然可以有多种可能与丰富的发现。他整个创作就是与古为徒又与时俱进。山川、桥屋、亭台、草木、雪月、人船均是氤氲气象,偏执有度,明晦、冷暖相拥,新鲜、陌生交汇,形式、韵律兼备,术而存道,循序渐进。赏读来支钢讲秩序的水墨作品“如作雄厚者,尺幅而有泰山河岳之势;作淡逸者,片纸而有秋水长天之思”,何况面对他“且饮墨渖一升”的大件巨制!忌粗糙,反平庸。他的层次清晰的墨色调和朴散、黑而温润、绵里藏针,非深谙墨分七色者不能为之,非常了不起。

— 冯少协(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副院长)

来支钢的作品,气势磅礴,这非常厉害!画的这么黑还这么丰富,细看笔墨,各方面都非常讲究,墨非常纯粹,很耐看,真的不容易!大画不是很多人能画的,要很强的驾驭能力,他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感受,自己追求的一种面貌的气氛,这很多人做不到。

— 单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

来支钢的水墨作品非常的气势磅礴!用这种大气的笔法和水墨的元素来呈现一个新的山水,也可以称之为来式山水,给我们一个巨大的震撼!特别是「潮」这种波涛汹涌、波澜壮阔的时代气息,感受到一种时代的力量。我认为和古代的绘画是不一样的一个风貌,他的作品实际上非常恢宏大气,特别在传统的山水画里,像表现这样巨幅的作品是非常难见的。还有一些细小的山水长卷,也是体现出江南文化里这种水天一色,特别有些表现冬季的风景也是非常少见的一种探索。

— 司文阁(中国美术学院美术中心主任)

来支钢的作品给我最大的感觉,应该是到了一个当代水墨的范畴。在他特大的大画里具备了比较强的抽象性和当代性,在他的小画里能找到一定的养份,跟以前的山水也不一样,其实他还是想表达心中的一个山水世界。这种巨幅的作品确实是很累、很辛苦,但给我们感受到了它视觉的一个冲击,我觉得他可能是专门“为画大画而生的”,这是我一个直观的感觉。我觉得总体上它是当代水墨、抽像水墨,在大的、特大的画里面这两点更强烈。

— 应金飞(浙江美术馆馆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来支钢的作品整体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具有我们理解的关于道家美学的层面,一个很典型的特点是“虚则实之”。文人绘画的山水往往会把一些留白或者一些云雾,作为一种不画的或者是空的处理方法,但是他会把它变成一种体积,这是对于我们传统山水画一种观念上面的颠覆。道家说“上善若水”“水无常态”“水近乎道”关于水的文化,通过他的作品也能感受到。水,遇热成气、遇寒成冰、遇杯成杯,他实际上把这个水的感觉是一个动态的,他把它凝固下来变成一种实体,其实从哲学上是一种观念上的反向思维,这几点给我印象特别深。他的山水画跟传统的文人绘画最大的区别是:讲空间、讲层次、讲厚度、讲体积。这些巨幅绘画实际上是从道家演绎过来,但是它又会变得特别的“积墨”之后一种厚重的感觉,他敢于对传统绘画、传统山水的一种突破,我认为非常重要。

— 杨大伟(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策展人)

来支钢的画面当中,我看到一个内在关联就是:做事蛮认真、蛮讲究、蛮厚朴。他其实更多的是用当代人观看世界的方式,不是用古人观看山水的方式了,这点我觉得是难能可贵的。这导致了他绘画视角的极大转换,比如那幅「潮」,我看到以后就觉得扑面而来,确实带来了一个很大的意外就是:这种磅礴感很强、气势很强!形在里边也是有所推敲和研究的,并且能看出绝非是用了一朝一夕之力。其实绘画骗不了人,没有诚恳的态度、没有特别强烈的这种意志力,其实完成不了这么一个大作的,这种大作的创作方式和态度就已经感染到我,这一点也非常欣慰。不仅仅是因为大,而是对大的这种处理和对大的这种理解,由小成大,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这种态度。

— 张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支钢大尺幅的作品,反应出非常雄强的一种气势,可以看出他的心胸比较开阔。在画云上面,还真是如董其昌《画禅室随笔》里谈到:“画家之妙,全在烟云变灭中。然山水中,当着意烟云,不可用粉染,当以墨渍出,令如气蒸,冉冉欲堕,乃可称生动之韵。”这恰恰用了他强调的,不是用线勾,而是用墨积,使得这个云气画的非常生动。他没有完全脱离客观的物象,跟大自然保持着联系,但又不是大自然的客观写照,是一个非常主观化的,带有凝聚了很多艺术家情感的这样一种表达,所以我觉得他在创作的时候,还是对中国山水画的精髓有体会。

— 王绍强(广东省美术馆协会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

来支钢是一个非常有辨识度的艺术家,我觉得从创造力方面还是非常的厉害。在笔墨方面,包括他思想的境界,同时对大山大水的把控力,在当下是非常的有特点。我认为他是用非常减法创作的一种手法,比如他用墨、用笔、用纸,用中国画里面最简单的这些媒材来创造一种大山大水以及非常丰富的画面,在当下的中国画家里面,他非常有能力的驾驭大画的这样一种完整性以及它的气势。

— 李虹霖(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

来支钢的绘画深具中华艺术文化特色,但是作品的形式和意境上已超出传统山水画,具有新鲜的时代感、时代气息;在某些程度上,甚至又让人感觉到像西方绘画一样有冲击力、有表现力。他的“积墨”不仅仅是笔墨的厚积,更是积苦、积劳、积学、积思、积情感的结果。既呈现出雄伟壮阔的外观、险峻奇崛的气势、恢弘豪迈的美感,又包蕴着刚毅坚强的品格与浑厚凝重的意蕴。难度甚大,与那些“逸笔草草”、偷懒取巧、轻薄浮躁、不肯下苦功夫的绘画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来支钢醇厚、凝重、华滋的笔墨裹挟着力量塑造出3D式的、雕塑般的白云,具有如纪念丰碑一般的厚重崇高与神圣庄重。给观者带来一种亦真亦幻的吸引力和无限的想像力。他以手中的画笔展示了中华的大好河山与正大气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精神,也与伟大复兴的时代合拍。他的艺术探索与追求赋予了传统笔墨语言以新的质量和意蕴,充分彰显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活力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其作品必将成为21世纪的经典。

— 林蓝(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

来支钢的艺术博大雄浑,的确是非常的震撼!无论是与生俱来的艺术才华,还是个人倾注在笔墨上的创作激情,既在大山大水中显示出老辣的笔墨功底又细腻独到。大山横出、笔壮墨厚、重山复水、云雾映带、层次深厚、实中有虚、能透善漏,既强调雄壮开阔的山川风貌,又是画家胸中蕴含的山峦风骨的外化。他的笔墨尤其灵活,不同深浅触感的墨痕,参差交错,聚散得宜的笔线,有效的控制了整个画作的肌理与节奏。对于云水的表现,尤其有他强烈的个人表现风格,站在巨幅作品前,能看到他对于传统笔墨的坚守,也更能感受到作品里面折射的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

— 王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 )

来支钢以骨来立画,以墨来生韵,对于笔墨的本质与本体语言方面,他都有一个坚守,但在画的题材和语言的创新方面,他有开拓与突破性的一种“变”,比如他对于烟云、对于水、对于积墨法跟时代题材的一种结合上,他有自己一些新的探索。他以前的山水画着重于造境,现在更多的是心造的一种体格的转型,对于中国传统卧游山水以及澄怀味象的体会和深入,体现出以意象山水为基调的一种抽象艺术的拓进。他这样一种雄浑的崇高美,也有我们这个时代发展里面现实的一些艺术课题有关,也跟我们这个民族求强的一种时代精神,有内在的一种呼应,也形成了他自己对于李家山水一种个人的突破。

— 吳洪亮(北京畫院院長)

来支钢的画中,我们能清清楚楚的感觉到,从李家山水得到充分的滋养,更重要的是,他在其中也希望找到自己不一样的艺术语言。从“满”这个概念,当然李家山水也有“满”,但在来支钢先生的“满”中,我们能看到现代的那种构成感,在他的“满”之中,我们又看到他的空灵,这种空灵通过,无论是水、无论是云,其实都能在其中感觉到他的个性语言,在传承的整体逻辑中,日益的在生发。

— 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

来支钢是根据宋元山水,乃至现代山水发展的文脉上,不断探索墨的更多可能性,不断添入主观的意象和意识,最后形成现在令人过目不忘,又具有心灵震撼的一个面貌。他用水的变幻多端的特性,在表现的山水中,往往能感觉到非常魔幻,令人惊异的效果,在章法上,有一种超现实空间的意味在里面,造成一种奇幻的境界,特别是大幅的作品,气象浑茫、气势逼人,有巨大的一种吸引力,凑近看有点像现代抽象的一种绘画效果。他很巧妙的利用挤白或留白的方式,打通了画面的脉络,我觉得这太关键了,造成画面当中抑郁不住的一种生命,一种很磅礴坚实的跃动感,这是很多山水画中所达不到的,在积墨方面,他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地步。

—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支钢的山水既从传统中来,又站在时代的前沿,无论从水墨的格局或笔墨的图式,都开创了来支钢式的山水风格。他以水墨渲淡所呈现的灰调变奏,有笔墨色调或色阶的丰富性,在笔质结构的个性化表现上,那种精勾密皴和墨韵的叠加,产生出一种新风格的精微感和凝固感。他在笔质墨痕为一体的画法里,也建构了自己的个性风格,也是自成一体的,不南不北、不中不西、不古不今,就像八大说石涛的画“南北宗开无法说,画图一向泼云烟”。他笔下的山水和浪潮有图像质感,这也是一种当代品格,在巨幅厅堂式的展现之中,非常有气势,这也正是发掘了当代山水画巨大的视觉张力,这些都呈现了来支钢独特而充满魅力的艺术特点。

— 魏祥奇(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策展人)

来支钢艺术的构建主要有三个连接点。一:新中国以来山水画的一个发展,尤其是写生山水画的一个源头。二:在改革开放以来对现代水墨到实验水墨的这种新观念,在他的创作上有一种新的体现。三:对笔墨的一个重新认识,对中国传统的一个再认识。这三者结合融汇成了来支钢自己的这种艺术语言和形式,是他在这种探索上的新成果。他一路从山野中走来到今天,能受到这么多的关注,应该说是非常艰难的,从他的创作我们能够看到很多新的东西。他对水、空气、烟云这种无形的东西捕捉,通过写生把它进行转化,变得越来越立体与合理,形成了一种沉浸式的观赏体验或创作体验,给我们有一种进入画面的感觉。整个过程性、体验性、身体性的东西,实际是当代水墨理论里边我们非常看重的一个东西,不仅仅是仙山和桃花源还有现代水墨的这种表现。

— 姜俊(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来支钢的作品非常大,陈列的也是一种巨构式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追溯到抽象表现主义的五米巨大的绘画画框,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法国的巨大历史题材的画框,而这些巨大的画框更早的源泉就是教堂的祭坛画,它的功能是人对神的祷告,以及人和神之间的关系,这种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强烈的运动性同样存在于浪漫主义的风景绘画当中,导向的是后来艺术的抽象性。我从当代艺术的角度看来老师的作品,我觉得「潮」这张画,非常好的表达了这种抽象性和崇高以及有很强烈的运动感,同时它非常巨大,这个巨大就如同是一个很壮观的祭坛画一样,至于祭的是什么东西,可以理解为是某种山水观念或者某种抽象性的观念等等。